材料研究 ─ 陶瓷 (相關資訊及了解材料)

1. 特點和簡介

1.陶土,又稱陶泥,是燒製陶瓷器的原料,即用於燒制陶器、炻器和瓷器的高嶺土。
2.顏色不純,為黃褐色、灰白色、紅紫色等色混雜而成。
3.含有鐵質,具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後具可塑性。
4.礦物成分複雜,主要由高嶺石、水白雲母、蒙脫石、石英和長石組成。
5.顆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物質。
→   陶土的特性
       –與水混合後具有可塑性。
       –乾燥後保持外形。
       –燒製可使其變得堅硬和耐久。

2. 黏土的種類及應用

每種土都有它的特性,呈現出的效果也不盡相同,而以下的這幾種土有些成份可能是相近的,只因為生產工廠的成份配方些微不同而有些變化。

1.油        土:不會乾、油膩、硬, 不是很好塑形,  一般用於當底座、插花用
2.兒童用土:市面常見的彩色黏土,濕軟、有異味、容易發霉、不易保存
3.樹    土:分一般色及特殊色。它通常被用來幫輕質土調色的顏料色土。它的韌性超強,                           可塑性非常好且材質細緻,作品乾燥後會呈現透明感;乾了之後質地硬,又不會
                       像輕質土那樣容易粘手。樹脂土本身附有油光,顏色鮮艷且多樣,成品做出來較
                       重,樹脂土主要是由澱粉和樹脂製成,上一層亮光漆, 作品可長期保存,延展性
                       好。
      →缺點:土質本身容易乾燥.乾燥後很難恢復軟度.作出來的成品較重且容易龜裂
4.紙    土:紙黏土由紙漿,石粉,樹脂等素材組成,易於雕塑造型,乾了之後還必須上色,
                       這是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土質,其成品重量較重表面纖維較粗
      →特性:厚實感、粗獷、可溶水性、好塑型,主要是由紙漿製成.半乾燥後只需用水搓揉
                      即 可恢復軟度
          缺點:容易龜裂,不易保存,成品質感較粗,且乾燥後容易有龜裂現象                          
5.素         材:特性是乾燥後呈現半透明, 和樹脂土類似素材。它乾燥之後有點像透明塑膠。
6.香     土:本身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它的透明度還比樹脂土中的素材還要更透明。
7.超     土:重量很輕、延展性超級無敵好,色彩也很鮮豔。製作完成的成品乾燥後會有些
                        許的彈性,超輕土乾躁之後表面不像樹脂土般有透明光澤感,其乾燥後亦不像
                        樹脂土那樣像顆石頭般硬,因為它的密度低且具有彈性。
      優點:輕盈、且成品質地較好
          缺點:容易乾燥,且加水搓揉不易恢復軟度、半乾燥的時候不好塑型
8.麵     土:做麵包花的專用土,價位高,延展性超好,略成透光感。
9.日本紅、綠標土:此種土價位又高一些,有種嗆鼻的味道
     →優點:作品完成後可以水洗、用吹風機吹過仍可軟化再塑形。
         缺點:易碎、乾掉速度快速
10.鑽   土:比較少見的特殊土之一, 質感有顆粒狀、 純白、黏性很強,這種土較少被單獨
                        使用。本身有粗粗的像細沙一般的顆粒感。鑽石土本身乾了之後是透明無色且
                        呈現細細顆粒感。鑽石土所含的膠質亦較多。
11.螢   土:可直接使用,亦可混合其他黏土,是彩度較高之質感
12.夜   土:會吸收日光或電燈光,可以在黑暗處發光,很軟,不易塑形
13.珍   土:高成份珍珠粉為材質,展現銀亮華麗色彩,具有珍珠光澤,土質略乾
14.瓷   土:瓷玉土是屬於高級的土。它乾燥之後就像瓷器一般的有光澤透亮感
15.奶   土:奶油土主要成分是用超輕黏土稀釋製成,
     →優點:也可拿來修補龜裂後的作品
         缺點:容易乾燥、在保存上需費些心思
16.輕質土   :(樹脂土+超輕土)它比樹脂土還要輕,而且它的光澤感比超輕土還要好
      →特點:接合時不需要用白膠,不過這是它的優點也是缺點
17.石粉土   :質地細緻、 白色、不須燒烤,可用水抹平表面,用法、質感跟紙黏土幾乎一
                        樣,自然風乾後可以用砂紙來磨,可呈現非常光滑的效果。
18.軟陶土   :一般市面上看到的人像公仔用的材質叫做彩色軟陶,顏色鮮豔可以混色 ,需要
                        燒烤。燒烤溫度120度左右 12分鐘(燒烤時間與烤箱及成品的厚度有關)。
19.粉彩泥   :這是一種泥狀的粘土。粉彩泥乾燥後是粉粉的不透明、粗粗的質感
20.琉璃土   :本身是透明無色的,跟瓷花土很相似,質地很軟,較久才會乾。


日用陶瓷:是指日常生活所用之生活陶,如鍋、碗、盤、花器、茶具...等。
藝術陶瓷:以彩繪、釉色、造型為主的陶瓷製品,如彷古花瓶、釉色作品、造型作品現代藝                       術。
建築陶瓷:以建築用材料為主如磚塊、壁磚、地磚、馬賽克、二丁掛、瓦片...等。 
衛浴陶瓷:浴室、廁所用之陶瓷製品,如洗臉盆、浴缸、馬桶、小便斗等。 
工業陶瓷:製品涵蓋的範圍自電器陶瓷、砂輪、耐火磚、精密陶瓷皆屬之。
傳統陶器:早期生活器皿如 : 角盆、龍罐、豬油罐
傳統瓷器:釉下彩 ─ 青花、釉裡紅…等。
                    釉上彩 ─ 粉彩、康彩…等。
現代陶藝:生活實用陶藝 ─ 陶藝類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造景陶藝 ─ 公共藝術陶、造景陶藝等。 
                    傳統創新 ─ 運用傳統技法,表現現代精神。
                    現代造型 ─ 表現造型結構與思想理念的創作。

現代陶藝
  • 尋找各種土材料的特性,與燒成質感。
  • 運用各種成型技法,創作出想自己想要的作品。
  • 以利用釉藥的特性與美感,表現釉色之美。
  • 運用各種高低溫釉色來搭配作品。
  • 利用各種不同的燒成方法,燒製出完整之作品。
  • 以陶藝結合不同媒材來創作作品。
  • 以陶瓷結合複合材料,創作裝置藝術。
製陶基本材料與設備
1.基本
  • 泥土 : 少量泥土可至附近陶藝教室購得.
  • 練土 : 用手柔土.
  • 成型 : 徒手成型.萬能的雙手+手工具+手轉盤.
  • 釉藥 : 送至附近陶藝教室施釉代燒.
  • 上釉 : 送至附近陶藝教室施釉代燒.
  • 燒成 : 送至附近陶藝教室施釉代燒.
2.入門
  • 泥土 : 泥土可至製土場直接購得多種泥土.
  • 練土 : 用手練土(菊花練土法).工作桌
  • 成型 : 陶板成型陶板機
  • 釉藥 : 購買成釉.
  • 上釉 : 浸釉.
  • 燒成 : 電窯.
3.進階
  • 泥土 : 可自行製土,請參考陶瓷製作流程圖製土
  • 練土 : 真空練土機.
  • 成型 : 手拉坏拉坏機(轆轤)+手拉坏工具+修坏工具+龜板(拉坏放作品用).
  • 釉藥 : 自行配釉釉藥原料+磨釉機+篩網.
  • 上釉 : 浸釉或噴釉噴釉台+空壓機+噴槍.
  • 燒成 : 瓦斯窯.
燒窯時間
  • 一般燒窯時間約在12小時左右.視燒的溫度高低與作品大小厚度而定.

製作流程



1.採礦→製土廠所配的粘土,是把來自於不同地區的坏土磨碎調和而製成陶土,如白雲土、半瓷土。.瓷土等。這些"坏土"是有別於"泥土"的。選擇坏土包含有三個主要的因素,一是燒成溫度,二是考慮坏和釉的組合,三是肌理和感覺。
2.水洗 
3.研磨→黏土攪拌球磨機,裡面有許多小石球,利用小石球相互撞擊將黏土混合磨細。
4.過篩→利用過篩脫鐵機器,將研磨過的泥漿過濾雜質,並將其中的鐵西吸附除去使燒製的作品坏體白皙 
5.脫鐵 
6.脫水→泥漿經過強壓脫水機脫水之後就成土餅)
7.練土→製作陶瓷時需將陶土中空氣去除,如果坏土裡有空氣,燒成時會導致坏體起泡,為避 免此現象,可用(手揉土菊花練土法 )或以真空練土機練土,去除泥土裡的空氣。


手揉土菊花練土法




「菊花練」的圖片搜尋結果


練土機練土法 



成形方式
手捏成型法             用萬能的雙手徒手成形
泥條成型法             以泥條圈出作品,再加以修飾成形。
手擠坏成型法         利用雙手擠壓泥條以達到接合的目的成形。
手拉坏成型法         利用拉胚工具轆轤(拉胚機)旋轉拉胚成形
陶板成型法          使用陶板機或甩土法製成陶板,再將陶板組合成形。
壓模成型法           利用石膏模將土壓進模內組合脫模成形。
注漿成型法       利用石膏模注入泥漿待需要的厚度後脫模成形。
旋坏機成型法    利用旋坏機(台灣話-車台)
  • 旋坏機成型法:這種成型方式因為使用模具,所以製作出來的成品大小幾乎是一樣的,因為用旋杯機製作,大部分所製作之陶瓷 種類有杯、碗、盤等餐具。
  • 注漿成型法:這種成型方式因為使用石膏模具,所以製作速度快 ,製作出來的成品大小也是一樣的。在無法用旋坏機成型之陶瓷 作品就要用石膏模成型法來製作,大部分會用在製作如花瓶、動 物、人物等造型。
  • 壓模成型法:通常此成型法會運用在作品之粗坏的成型,之後再加以表面處理整件作品,製作出的成品可由內部發現有會有壓土 不平整的表面。
  • 手拉坏成型法:大部分圓形花瓶製作會運用這種成型法,最大辨別之 處就是,大部在作品內部,會留有手拉紋路或修坏痕跡。
  • 陶板成型法:這種成型法所製作出的作品通常會有平面及切面, 作品經常是方形或長方形不規則型。        
  • 手捏成型法:製作手捏壺會使用手捏成型法成型,完全以手工及 使用工具製作,製作時由作者自由變化,大部份製作小型作品。
  • 泥條成型法:運用這種的成型法,造型上可多變化,製作出的作 品通常較經緻,可畏慢工出細活。
  • 手擠坏成型法:較大型陶作品通常運用這種成型方式,通常辨別 這種方式可由外部或內部會留有手擠坏紋路或者拍打痕跡。

乾燥
回收
雕刻
坏體成型後需要自然陰乾一段時間,待坏體變色後可移至太陽下曬乾或烘乾,可是要特別注意乾太快坏體收因收縮而導致坏體裂。
 
乾燥方式:
自然陰乾——坏體放置在陰涼地方乾燥。
太陽能曬乾
——坏體放置太陽下曬乾。
熱氣烘乾
——可利用燒窯時的熱氣烘乾。
風力吹乾
——利用自然風或工業用電扇吹乾。
坏體乾燥中或乾燥後,如發現坏體裂痕或者坏體損毀,可將坏體回收再利用。
回收方式:

將乾的坏體替加水泡爛再進行回收練土,燒製完成後的坏體就無法回收了。
水泡爛再進行回收練土,燒 坏體乾燥中或完全乾燥後,用雕刻工具在坏體上雕刻圖案。

雕刻方式:

陰刻、浮雕、簍空
  


燒成溫度

製土廠所配的坯土,是把來自於不同地區的礦土磨碎調和而製成陶土,如白雲土、
半瓷土、瓷土等。這些坯土是有別於泥土的。選擇坯土包含三個主要的因素:一是
燒成溫度,二是考慮坯和釉的組合,三是肌理和感覺。
選擇坯土的一個基本因素是遷就你所使用的窯。首先考慮你的窯可以燒到什麼溫度,
則選擇一種坯土,可以在這個範圍內成熟的坯土。

一般坯土的基本溫度範圍區別如下:
陶器1000-1160℃ 三角錐06-3
中溫陶瓷:1160-1225℃ 三角錐4-7
高溫陶瓷:1200-1300℃ 三角錐6-10

                                                                               燒成

素燒→為不讓坏體上釉時因吸水分過多,而導致坏體的漲裂,且素燒後坏體較堅固不易損                   壞。

還原燒 大多還原燒成會使用瓦斯窯,燒窯時控制進氣多寡,以及煙道抽力使窯內充滿火                         燄,窯內壓力變大,窯內缺氧的狀態下燒成,因為瓦斯窯會有煙囪,燒窯時大氣的                   壓力的不穩會使燒窯時還原氣份不會穩定,而導致還原燒成的失敗,所以用瓦斯窯                   燒還原時,需要在窯邊隨時調整煙道抽力及空氣進量,避免還原燒成失敗。 
氧化燒大多氧化燒成會使用電窯或瓦斯窯,現代的電窯大多配備電腦程式控制只要輸入燒                   成曲線後,就可由電腦監控燒成。用瓦斯窯燒氧化燄,只要火嘴的進氣量加,煙道                   抽氣順暢就會形成氧化燒

各總燒陶方式與窯爐 

瓦斯窯燒──  利用瓦斯做為燃料,可燒氧化、還原皆可控制。
                        (窯爐:瓦斯窯)    

    
電窯燒   →利用電能轉換為熱能,可燒氧化、還原皆可控制(還原燒時需利用瓦斯燃燒使之缺氧                     (窯爐:電窯)。
柴燒       利用薪材作為燃料,以自然落灰釉,燒製作品,作品特色,自然純樸
                   (窯爐:柴窯)。
時代進步,柴窯燒陶已經被視為落伍、費時、費力的燒陶方式,然而因柴火直接在體胚上留下自然的「火痕 」,使得作品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且木柴燃燒後的灰燼,落在作品上產生「自然落灰釉」在受火痕與背火面所產生的陰陽變化,也是電窯、瓦斯窯所不及的。落灰經高溫溶融,形成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燒作品的迷人之處。 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溫度高達1200℃(依柴種類而有所不同)以上時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與陶胚上中的鐵則使形成的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這種方式形成的釉被稱為自然落灰釉。木灰附著陶胚產生化學作用,但對窯壁、窯具則產生侵蝕效果。因此窯具壽命短。燒窯的時閒往往需要兩三天以上.否則落灰效果差,是不盡其功的。薪柴的消耗量大(一立方米約需二、三噸柴,視燒窯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投柴加火也需極大的體力與耐力。這些都是造成柴燒作品成本較高的原因。因為陶胚不需人工施釉,木灰自然的飄落,故每一件陶胚都會有厚薄不均的釉面,或是留下火燄燻燒的痕蹟,或沾染厚厚的、粗糙的、似熔未熔的灰釉‥等等粗獷的質感、樸拙的色彩。由於柴燒控制困難,人力、物力成本又高,所以對陶藝創作者來說無疑是項挑戰,但柴僥作品渾厚內練的質感「火痕」與「灰釉」每每在作品上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又是柴燒的難得可貴和令入著迷的地方。
坑燒       在地上挖一條坑,在胚體附近加上鹽、銅等氧化物,利用薪材作為燃料,利用胚體吸附                     碳素及氧化物來達成坑燒效果。 
                   坑燒的造型簡潔平順無須特地強調裝飾性的質感或配件。而在燒製過程中自然 附                      著的紅色,黃色,綠色,黑色調的佈局、強弱輕重、比例、火痕及層次感,都是欣                    賞的重點,另外,坑燒作品為未瓷化的坏體,不適合裝液體或當做食器使 坑燒作                      品
燻燒       以薪材或木屑作燃料,利用作品吸附碳素,以達到煙燻效果。
                    (窯爐可利用簡便窯或鐵)。
                    燻燒時所使用的燻的材料,亦無一定,紙張、刨屑、鋸粉、米糠、稻穀、甘蔗等                        皆可使用,視你想要的效果而選擇。有時使用        數種摻雜,會有意想不到的效                        果。

                    燻燒的方法,可追溯至一些古老的文明,至今仍有許多未開發的部落族群仍在使                        用這種技術。最初燻灸出的陶器是具實用性的,但在現今,則已變成一種純粹的                       裝飾技巧或意念表達的方式。燻燒的黑,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種沈穩、神祕而又質                       樸的。
                    有時,我們會在燻燒的坏體上,製造出一些效果,你可在坏上綁上一片乾燥的樹                       葉,或塗敷上一層紙漿,皆可令燻出之坏體產生另一種效果。以下則是個人常用                       之一些遮蔽物。 
                                                      一、 原土坏+10﹪~50﹪石英
                                                      二、 原土坏+10﹪~50﹪氧化鋁
                                                      三、 氧化鋁+高嶺土
                                                      四、 原土坏+高嶺土+氧化鋁
將上述過100~150目:塗于坏之表面,則會因乾燥後的裂紋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質感。 
樂燒        以較快時間燒製作品,一般以瓦斯作為燃料當釉到達熔融溫度時即刻取出作                            品置於木屑或報紙堆桶中利用火燄及煙燻達成還原效果
                     (樂燒窯) 
樂燒作品的特色
1.低溫燒成,所以坏體並未瓷化,吸水性強,亦較脆弱。
2.急速還原的結果,不僅使坏體吸付碳素,呈現濃淡不一富變化的黑色色調,而將釉彩襯托得更鮮麗,另方面也使得釉藥裡部分的金屬氧化物,被還原成純金屬,而在表面形成具有閃光性質的金屬膜,頗為光彩炫爛!
3.由於急速的冷卻,容易造成釉藥的冰裂效果,細碎的裂紋,也是很好的裝飾效果。
4.釉藥的調合,常以鉛或硼做為媒熔劑,此為含毒之重金屬,因而燒成的器皿不可用為食器。
5.坏體在鐵桶內還原的時間、程度,各有不一,且桶內所置的有機燃物也可隨意變化,因此燒出的結果,隨機性很大,很難模仿複製。
鹽釉        鹽釉(solt glaze) 施袖方法,係將無釉之作品於燒成快結束,時把潮濕的鹽從窯之焚                     口或天花板之洞口進,鹽即告揮發,而與食鹽(NaCl)中之蘇打 (Na)與胚中之珪酸                       (Sio2)與礬土(Al2o3) 反應而成為珪酸鹽蘇打,或為一種釉,附著予燒成中之器物                       表面。

           燒成溫度變化情形、變化的原因
0℃~100℃
很輕的膨脹
吸濕水分蒸發
101℃~200℃
微小的收縮
吸濕水分蒸發後粒土粒子間接近.
201℃~450℃
微小的收縮
粘土中的膠質結晶水蒸發.
451℃~550℃
膨脹
結晶水除去,粘土礦物分解變成無定形的矽酸及礬土(meta kaplin).
Al2O3˙2SiO2˙H2O->Al2O3˙2SiO2+2H2O
551℃~650℃
微急劇的收縮
因結晶水除去後,結晶格子接近.
573℃
急劇的膨脹
石英的低溫型轉移高溫型.a-石英->b-石英
會發生急劇膨脹,因收縮及膨脹發生,所以坏土中發生應力會影響到坏土發生龜裂的危險性.
651℃~880℃
很慢的收縮

881℃~950℃
急劇的收縮
Kaolin  分解引起非晶質Al2O3變成r-Al2O3˙SiO2->Al2O3˙SiO2+SiO2
951℃~1050℃
很慢的收縮
950℃附近變成r-Al2O3,漸漸活潑,980附近最大.
1051℃~1200℃
急劇的收縮
Mullite生成,1200℃附近的收結原因是因Crystallite的生成.



胚土中的硫磺
土中多少含有硫磺。在燒窯時,硫磺的氣化大約在300~600℃之間。儘量選用硫較低的坏土。使用電窯燒結所產生硫化物的問題要比瓦斯窯單純些。注意燒窯的通風和通氣,使室內空氣污染減少至最低限度。


肌理與感覺

肌理可以解釋為坯土的質感,做陶的人通常選擇拉坯用土要比陶塑用土細緻一些。當然還是憑著個人的喜好,使用其他方法亦達成某些感覺,就是在陪土中加入燒粉和矽砂。高溫陶土通常含10至40%燒粉或矽砂,矽砂是純石英(磨至200目或更細)純石英磨至40目,亦可以此廉價品代替燒粉,並產生粒子的感覺。再鹽釉的燒法中,矽砂能吸引鹽使表面產生"拮皮"的感覺。有些作者,較喜歡採用燒粉,其實矽砂和燒粉的使用到理是相通的。因為兩者均不吸水,坯土會自一切不黏的物質縮離,而產生氣孔,能使坯體更均勻的乾燥。燒粉是磨碎的耐火坏,使用它摻在大件陶質作品上。熟料則磨碎的瓷坏,可摻在大件陶質作品上。當然大部分作者,是願意他的瓷作品表現細膩的感覺。

坏土中的硫礦
土中多少含有硫礦。在燒窯時硫礦的氧化大約在300℃~ 600℃之間。儘量選用硫較低的坏土。
使用電窯燒結所產生硫化物的問題要比瓦斯窯單純些。注意燒窯的通風和通氣,使室內空氣
污染減少至最低限度。

瓷土

自宋代以來,由於築窯和燒窯技術的提昇,中國的陶瓷以一個新的面貌展現,那就是瓷的出現。廣義的瓷是指在陶瓷燒結過程中,瓷與釉溫度一致,使釉與坏近乎完全結合在一起,坏胎是白或灰白色。胎色也由以前氧化焰的牙黃,而進入還原焰的冷白色。明代以後,南方的瓷胎甚至能燒結至半透明的狀態。瓷在近代的定義是只瓷土係由長石經風化後遺留原址的純土,耐高溫可製成純白或薄胎的器皿。使用瓷土造型,適合作磁已有基礎者,當許多做陶的問題和成型技術得以掌握和解決,才容易在瓷土材料上能得心應手的表現。

瓷土的種類
基本上瓷土的比例為50份土,25份石英和25份長石。而土的組成是球狀黏土對高嶺土。球狀黏土的可塑性好,使坏土容易拉坏,但含球狀黏土多的坏土,特別是還原焰中容易容易使胎成灰白色。高嶺土在表現白釉和耐溫燒結上均有良好結果,只是它的可塑性差。因此配土時常以等量的球狀黏土和高嶺土混合。
半瓷土
以上介紹的瓷土需要1280℃或更高的溫度才能達到燒結或半透明的感覺。在許多情形下
這並不容易作到,同時也不經濟坏也容易變形。在商業上,餐具工廠很早就注意這問題,並且發展出”軟瓷”的材料,又稱半瓷土或骨灰瓷(骨灰含碳酸鈣是種白色熔劑) ,這種軟瓷同樣具有薄或半透明的感覺,素燒溫度達到1200℃,再以溫度比較低的透明釉或白釉覆坏。但並非每一種器皿要達到這個準則。
特殊瓷土
瓷土的表現在白與細膩的質感。有時為了造型的需要,有的也在瓷土中加藍晶石便於拉大坏,也有加少許玻璃纖維和燒粉,幫助手捏,或加少許熟料便於瓷塑。


1.瓷土-細緻,無燒粉、矽砂、瓷粒或藍晶石。
2.低溫自雲土-無燒粉。
3.中溫陶
*拉坏土-2%矽砂和2%燒粉,一共加4%
*陶塑土-4%矽砂,4%燒粉,二共8%。上二項的燒粉顆粒不低於60目。
4.高溫陶瓷:
*拉坏土-2%矽砂,2%燒粉,共加入4%
*陶塑土-4%矽砂,4%燒粉,共加入8%。上二項燒粉顆粒在20目至30目之間。
5.白陶土-加粗燒粉。
*樂燒土一加20%燒粉和矽砂。 



除了土本身的一些自然色澤外,如陶紅、瓷白之外土也可以形成人工的色澤,譬如加調金屬氧化物或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有色土,這樣的作用會給是土一種暖色,但亦會影響與釉的組合。假如妳的坏要能與釉組合並產生最具實的釉色,那得選擇白色的坏土。所以釉在製坏上的效果與在紅陶土成苗栗土的效果是不會相同的。假如你需要的是坏土本身的色澤或是顯示乳濁釉,那麼米黃、咖啡或土紅色釉土會此較適合。


以下是配釉常用化工原料
氧化鋁(Aluminum Oxide)
礬土)是屬於中性的氧化物,用於穩定熔劑與酸性物質,主要負責釉的硬度(流動性),它通常很少以純氧化鋁出現,而大多合於高嶺土中,是一種蝦燒的礬土。
氫氧化鋁(Aluminum Hydrate)
不是蝦燒的礬土,在裝窯和燒成操作中,用來防止陶瓷成品輿墊物貼結。

碳酸矽鋇(Barium Carbonate)
,一種鋇的化合物,在未燒的生料狀況下是有毒的,不溶於水是不活潑的熔劑,會產生無光袖而。在坏土中能中和硫化物以防止起泡。
皂土(Bentonlte)
是已磨碎的納活性化的皂土,遇水會膨脹。分析主要成分為K20   0.5  Na2O  2.0Ca0   2.0  Mgo   2,3     Al2O3 12.0   SiO2  64.2   Fe2O3 2.0加入土中,增加可塑性,或加入釉中增加粒子的懸浮性。



  骨灰(Bone Ash)
磷酸鈣為代表,是一種磨碎成粉狀蝦燒的動物骨骼,為磷酸鈣的主要來源,在釉中做為失透劑。對低溫釉會出現紋理,骨灰是使用一種綜合性的如三價的磷酸鈣。


硼酸(Boric Acid)
是一種熔劑,可增加表面的乎滑光澤興韌性,可溶於水,有改良釉的作用。


康威爾陶石(CornwaH Stone)
康威爾陶石為長石的一種,做黏土中的熔劑用,也是釉中的主要成分,有少許的焙劑作用,為淡綠色的原料,加熱後綠色會消失。

冰晶石(Cryolite)
為鋁和鈉的氟石,有三分之一的不溶性,是鈉的天然資源(曹長石和霞石)作為一種熔劑用。




C.M.C
是一種有機物質的纖維素的樹脂,作為增加釉的厚度和懸浮用,需要在潮濕狀況下使用,以每加崙的水中添加1-2茶匙放置24小時後再使用,約1品脫的C.M.C溶液對2品脫的水則有改良釉的刷光作用,於澆流浸泡或噴霧等上釉時,用少量即可。
白雲石(Dolomite)
一種白雲石灰石用來採取氧化鎂和鈣為高溫溶劑能產生無光奶油色的釉面。

碳酸鎂(MagnesiumCarbonate)



菱鎂礦是氧化鎂的來源,耐高溫在1150C(2138F )時有失透作用,且為活潑的熔劑。
輕質碳酸鎂(MagnesiumCaronate Light)
是沈澱的碳酸鎂,此質重的碳酸鎂使用起來更方便,容易混合,如果水中含有一種酸,它就會慢慢地溶解而起化學反應,否則它比碳酸鎂溶解得還少。
 
 
硫酸鎂(MagnesiumSulphate)

又名瀉鹽,是一種很好的釉的凝聚劑(1%),可替代氯化

鈣,在釉中若有百分之五就可引起很大的凝聚現象,兩增大釉的能積。適合重燒坏或不吸水的素胚(超過一般素坏溫度),作上釉的附著劑。
 
 
碳酸鉀(PotassiumCarbonate)

又名珍珠灰,碳酸鉀是很強的熔劑。,在鹽中可溶性極高,是用來製造熔塊和玻璃,在釉藥中、水中成份用碳酸鉀,可將著色劑氧化銅產生的綠色轉變為黃色。

 
碳酸鈉(SodiumCarbonate)

又名蘇打灰,一種活潑的熔劑,是鈉的主要來源,有可溶性與矽酸鈉一起使用做為注漿用的一種解凝劑。
重碳酸鈉(Sodium Bicarbonate)

是埃及泥的主要成分,埃及泥本身即是一種釉的黏土。
 
矽酸鈉(Sodium Sillcate)

又名水玻璃,與蘇打灰一起使用做為注漿用的一種解凝劑,僅使用在液體狀況。

配釉何謂釉藥釉藥高溫時,一種熔融液態無機氧化物,被覆在胚體的表面,冷卻時形成一種光亮的玻璃質稱為釉藥。

一般陶藝釉藥燒成溫度可分為低溫釉 ── 1000℃以下。
                                                         中溫釉 ── 1000~1260℃。
                                                         高溫釉 ── 1260℃以上。 
                                                         還原燒 ── 燒成時"缺氧"燒成。
                                                         氧化燒 ── 燒成時"多氧"燒成。 
釉藥配置基本原則 
如何降低釉藥溫度→減少石英、土(高領土瓷土陶土等)增加媒溶劑(如碳酸鈣氧化鋅、                                       碳酸鋇氧化鎂等) 
如何提高釉藥溫度→增加石英、土(高領土瓷土陶土等)減少媒溶劑(如碳酸鈣氧化鋅、                                        碳酸鋇氧化鎂等) 
金屬氧化物用量與發色 0.5~25% [米黃.黃.橄欖.茶葉末.棕色.青瓷.鐵紅.油滴.黑天目等]                                                     0.5~10% [黃.紅.綠.藍.灰.黑等]
                                             鈷 0.1~10% [藍.綠.黃.紫.灰.黑等]
                                             鉻 0.1~10% [綠.粉紅.黃.橙.灰.黑等]
                                             錳 1~40%[茶.棕.紫.黑等]
                                             鎳 2~10%[黃.棕.青.紫等]
                                             金紅石 3~15 %[黃.棕.橙.灰.黑等]
                                             氧化鈦 5~15%[白.橙]
釉藥的研磨將配製好的原料放進磨釉機研磨過篩(篩網80目)即可。

如何分辨選購陶瓷製品
分辨材質:
  • 看坏體顏色
瓷器以瓷土為材質,台灣大部分瓷土仰賴進口,目前以日本產居多,瓷土有分等級,瓷土高溫還原(缺氧)燒結瓷化後呈白色,瓷土燒結溫度越高,白度就越高,燒成白度越白,瓷土價格就越高,燒製本就要相對增加。瓷器一般燒成溫度通常會在1260度 C以上。

陶器用陶土為材質,陶土含鐵較高,氧化燒所燒製之作品通常呈現米黃色還原燒會呈現較深之顏色,依含鐵量多寡而定,通常在土黃色~深咖啡色。
  • 聽聲音
以單一種材質(土)作的作品,拿硬物輕輕敲擊,如果發出的聲音越清脆響亮,表示燒結瓷化程度較好,密度高,硬度強,品質也越好。但是上釉會裂的作品,不適用此法測試。 


以作品坏體顏色分辨燒成法:
  • 還原燒:一般瓷土以高溫還原燒結後坏體顏色呈現白色。陶土以 還原燒成後,因陶土含鐵量較高,會呈現較深之顏色,依含鐵量 多寡而定,坏體顏色通常會在土黃色~深咖啡色。
  • 氧化燒:瓷土以氧化燒結後坏體顏色呈現米白色。陶土氧化燒所 燒製之作品胚體顏色通常呈現米黃色。
以作品釉色辨識燒成法:
  • 需要用還原燒成的釉色:郎紅粉青瓷、鈞窯..等。
  • 釉色以還原或氧化燒皆能燒成,但會因燒成氣份影響,燒成後呈現顏色有所不同。


拉胚機
陶板機
噴釉台

樂燒窯
磨釉機
真空練土機

柴窯
瓦斯窯


電窯

電窯是一種無焰式的窯,經由方便和清潔---電,而產生輻射熱。
電窯是做陶者欲自行燒窯理想的入門道具。它的容量適中,燒窯的操作方法易於控制。可以做素燒、釉燒、釉上彩燒。由於沒有煙囪裝置,佔用空間小,並能燒出純氧化的器皿。
形狀立體正方形的定義,適合形容一個好電窯的內容積,因為電窯的熱量是由牆面朝向窯空間中心散發,如果空間中心太大,則中心部份傳熱欠佳。若超過30”*30”*30”的內容積,傳熱最佳效果會遞減。

有幾項因素可用來衡量一個適當的窯:

1.燒窯次數多寡: 每約至少有一次素燒和釉燒。
2.一人或多人使用:作品多少和大小,才能決定容積量。
3.最大可能允許使用的安培數
4.輕而便於搬動或或是固定地點使用。
5.手動控制溫度或自動控制溫度。

瓦斯窯
 
選擇一個瓦斯窯
決定使用瓦斯做釉燒是一項在經濟與藝術上的大投資。它考慮到許多因素:能量---瓦斯與電的效率,適當的場地,窯的內容積等。除了大型工業用瓦斯窯外,燒瓦斯窯比燒電窯且費事。這是因為電窯有靜止的大氣壓力,然而挖司卻需要不斷的加熱,因此所需要的能量當然比電窯來的多,費用也相對地提高。
通風設備瓦斯不像電窯只需要邊緣的排氣孔,(排氣含高硫磺的黏土或有毒的氣體產生外)
,它需要十分寬闊的排氣孔,以移動1000度以上溫度的廢氣從煙囪排出,所以一般輕金屬的覆罩和管道是承受不了這個溫度的。
升焰窯與倒焰窯升焰窯,顧名思義就是熱空氣,從底部經過窯中央到達頂部的開口而排出。另一個倒焰窯是熱空氣從下面移動到上面再回到下面經過窯底部的煙道,然後在從銜接在窯上的煙囪排氣。目前台灣地區均用倒焰式的窯,一、二種進口品牌中、小型窯採用身焰式窯。
瓦斯壓力調整器控制瓦斯流量的壓力裝置稱為瓦斯壓力調整器,它的作用有如水管上的水龍頭,用來調整瓦斯的流量大小。每一個瓦斯窯在通往火嘴途上的輸送管上都必須具備這個裝置,以他控制火嘴火焰的大小,因而處使窯內溫度上升。 一般瓦斯窯燒至1200度需要0.2~0.3kg/cm2。
鋼瓶使用液化瓦斯做燒窯的燃料,必須備有2至3個20公斤容量的鋼瓶,在燒窯時可以交
替使用。鋼瓶直接流出的氣體壓力過高,因此在鋼瓶口,得另一裝置一中壓調整器,經過中壓調整器的控制,瓦斯的壓力大約降至2kg/cm2。在瓶口中壓調整器之間,通常在管道中裝有一壓力錶。當壓力錶指針下降時,則顯示鋼瓶內的瓦斯存量正逐漸減少,以備作換新燃料的警告。
電熱棒使用瓦斯窯耗氣量相當可觀,而鋼瓶內的液化瓦斯得吸收熱量,方可使液態變成氣
態。若以常溫燒窯,鋼瓶使用了2.3小時,平表面變冷甚至結霜,而壓力也會不穩定,而影響窯內溫度平穩的上升。解決的方法是備有一溫水池,鋼瓶放入其中,以利吸熱幫助液化瓦斯氣化。溫水池可插入一支(500w)電熱棒,再不斷的加溫中,使水溫保持50度至60度。電熱棒的形狀可根據盛水桶的大小來委託製造商製作,以達到水加溫更達均勻的效果。
 

成形後約經一週的乾燥,放進窯內以溫度燒解坏土的有機碳化物和水份,使坏體質地堅實,不易破損並利於施釉,這種釉燒前的燒製稱為素燒
 

素燒的要項
1、開始加熱,窯門略開,主要使坏體內的水份散發出來,電窯或瓦斯窯保持門開五公分,維持升溫至100℃,約三小時以後則以每小時升溫100度為準,大約在400℃時關門,燒至850℃—900℃停火。
2、升溫至573℃前後,升溫速度要慢。降溫至100℃左右,在開窯取坏。
釉燒是整個陶藝製作過程的最後一個步驟,把施釉後的器皿放進窯內,用火燒
製,使火度達到預定溫度,並在燒製過程中運用技巧和經驗達到欲求的效果。



燒法 
氧化燒足夠的供給氧氣。
還原燒在燒製過程中,窯內是缺氧狀態。

中間燒介於氧化與還原中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