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想法 整理

▲陶和生活的連接點 / ▲陶土的什麼特點影響人
後現代主義建築師阿杜●羅西(Aldo Rossi)望著威尼斯的城市天際線,在別人眼裡整座城市就只是一棟棟建築物,但在他眼中,那些雅典建築卻像是一個個線條漂亮的茶壺或咖啡壺。因此建築師羅西在義大利Alessi公司邀請下,設計了一款咖啡壺,造型就像是個威尼斯的教堂屋頂,羅西常說這些茶壺、咖啡壺道具其實就是所謂的「微建築」。
以阿杜●羅西的觀點來延伸的話,把生活中的茶壺、咖啡壺比喻為微建築空間,那陶和我生活中的空間連結就是信仰,信仰是指對一個人、事物、神、宗教抱有信心和信任,體現著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可靠落實。就像土一直是我們從以前到現在的重要媒介,可以抒發心中的意念、表現自己,或是解決生活中的基本所需。以最原始的素材,和帶給人類光明的火、光、生機以及內在心靈的熱切盼望,通過這之間的融入,產生土本身的延展性、柔軟度等特性,在經過火的洗禮,對土本質上產生無限的探索空間,藉由材料的本質影響我們的感知。
建築中所使用的材料特性會影響我們對空間感官知覺的本質,能真實地反應出人對於建築基本構成元素間所能體現的知覺。(材料改變氛圍)

▲陶最特別的地方在哪裡 / ▲想控制的變因
→   陶土的特性
       –與水混合後具有可塑性。
       –乾燥後保持外形。
       –燒製可使其變得堅硬和耐久。
陶土可以有很多種樣貌,他可以從泥漿變成可雕塑的物件,也可以從完全乾燥的陶土變成最原始的樣貌到素燒、第二次完全脫離水份等,正因為它有如此多種型態的變化,才使我更想了解從自然產出的材料,能夠因為什麼樣的因素改變他的特性。
藉由陶土「呼吸、透氣」的特性開始材料實驗 (隔熱、散熱),或許是增加他的吸水性、透氣性以及他的缺點下去做試驗。

▲土裡的氣泡可以被控制嗎
陶土裡的空氣再捏塑時很難完全避免,只能讓陶土在使用時減少空氣的包覆。
練土不完全導致坯土中有氣泡,在陰乾、窯燒時容易發生爆裂,發生這種後果的原因是坯體土中有氣泡和坯土與氣泡兩者的膨脹係數不同,氣泡的膨脹係數比坯土大很多,氣泡在窯燒過程撐破坯土。通常使用真空練土機「抽真空」可以排除氣泡(緻密化)

▲陶土可以種植嗎
陶土的土壤透氣性差,缺乏植物生長必須的養分,植物在這種土壤中根也很難扎的比較深,所以很少有植物適合在這種土壤上生長,只是有的植物可以在這種土壤上生長罷了,植物一般適宜生長的還是疏鬆肥沃的土壤。
土壤可以通過改良變成比較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的,最常用的方法有加沙、粉煤灰等來改良土壤的透氣性能,通過施入較多量慢速性有機肥來改良土壤的肥力,當然這也只適合小面積的改良。

透氣程度

* 陶土透光性<瓷土透光性

* 陶土燒製的溫度有極限,如果稍的溫度超過負荷→熔融成類似釉藥的物質


透氣陶瓷板
透氣陶瓷板具有質量輕、熱導率低、高強度、耐高溫、低介電常數等特性,應用於半導體晶圓的研磨及切割製程。
1.多孔氧化鋁陶瓷:氧化鋁含量不低於99.9%,適用於1850℃高溫還原氣氛爐之隔熱層。低熱容、低導熱率、輕質、隔熱效果佳,長期使用不碎裂、不掉渣、穩定性高。
2.高緻密氧化鋁陶瓷:常溫抗彎強度達300MPa,具高純度、高緻密度、耐磨及絕緣性能良好等特點,產品可按客戶需求製造,如大尺寸平板、各種零件及窯具。其主要特點為純度高,燒結產品零污染,耐急冷急熱性佳,不易變形、不開裂、使用壽命長。
3.低介電陶瓷:主要應用於航天、航空、電子等方面,如無線接收及發射。其主要特點為介電常數低,2.5 ~ 5,並可按需要訂製。抗熱沖擊性良好,抗機械衝擊力強。


→▲想研究的方向 /▲可能可以發展的方向
◎自然產物的材料和生命的關係(人在建築在、人走建築也跟著消逝變成另一種形式)
   →自然與人的關係
◎陶土的吸呼、透氣(隔熱與散熱)
◎自給自足的生活系統(取之於自然,不插電的生態建築)

---------------------------------------------------------------------------------------------------------------
◎你關心的是什麼 / ◎跟建築有什麼關係 / ◎在討論建築的什麼
材料改變氛圍。空間的表現依靠建築材料,材料作用的發揮是決定冰冷建築實體與人們關係的橋樑。人們通過感官去觀察、觸摸建築的顏色、肌理等,空間通過材料給人視覺和精神的體驗,留下深刻印象。在潛移默化中,材料成了空間表達的語言,賦予空間一種自身的表情。這體驗在心靈的更深層次產生共鳴。建築空間是人們利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在自然空間中分隔出來的人為空間形式。
以材料開始研究,建築中所使用的材料特性會影響我們對空間感官知覺的本質,能真實地反應出人對於建築基本構成元素間所能體現的知覺。藉由對材質本質上無限的探索,再由材料的本質影響我們的感知,從原先我們所得知的材料特性,控制一個有趣的變因,再藉由日後的材料試驗控制變因得出研究方向,可能是自然產物的材料和生命的關係(人在建築在、人走建築也跟著消逝變成另一種形式)、陶土的吸呼與透氣(隔熱與散熱)、或自給自足的生活系統(取之於自然,不插電的生態建築)。



◎類似案例討論(參考文獻)

陶板外牆 冬暖夏涼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property/20071026/3931716/

建築案例  http://yihsuanchen0807.blogspot.tw/2016/09/blog-post_28.html

留言